首页 > 武侠修真 > 幸好遇见神 > 第661章 西魏攻南梁

第661章 西魏攻南梁(2/2)

目录

后来又派南梁州刺史谯淹回援。

杨乾运有个侄子名杨略,头脑灵活,很得杨乾运喜欢,一直带在身边。

6月某天,叔侄二人讨论战事。

杨略对杨乾运道:“伯父,侯景是梁国公贼,他被杀头后,萧氏皇族即便不能同心协力重建梁国,也应该维持现状、休养生息,而不该为了皇位相互攻伐,令天下生灵继续遭受战火涂炭。在这点上,西魏宇文家、北齐高家都比萧家强得多。”

“贤侄意思是……?”杨乾运问。

“回伯父。”杨略拱手道:“侄儿觉得,萧纪萧绎都是朽木不可雕也。咱们放弃他们萧家,并不违背大义。侄儿认为咱们应该向尉迟大都督投降,为巴蜀谋得长久太平。”

杨乾运听了,捻须沉吟一阵,仰天叹息一声,道:“贤侄言之有理。”

于是,二人开始部署接应西魏大军之事。

杨略率2000精兵守剑阁。

杨乾运女婿乐广率3000人镇守安州。

杨乾运派亲信去找死党、沙州刺史杨法琛,把自己的计划告知对方,要他作好准备。

杨法琛同意。

杨乾运分别派使者去见尉迟迥和宇文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宇文泰大喜,任命杨乾运为西魏骠骑大将军、梁州刺史。

同月,尉迟迥派前锋侯吕陵率军到剑阁,得到杨略接应。

尉迟迥大军顺利进至涪水,进入杨乾运驻扎的潼州城。

西魏军稍作休整后,南下进攻成都。

谯淹等将领率军抵抗,与原珍、侯吕陵部交战。

益州军多次被击败。

8月,萧圆照、萧执决定投降。

尉迟迥率军进入成都。

宇文泰任命尉迟迥为益州刺史,镇守成都。

……

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负责监察南梁局势。

他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便向宇文泰上书,请求出兵攻打江陵。

长孙俭在请战书中说:湘东王萧绎即位快3年。我们本意是等他东下建康再攻江陵,现在看来,他无意迁都建康。尉迟大都督已占领益州,如果我们再拥有江汉平原,将二者连成一片,那么就能彻底解决西魏赋税、粮食不足的难题。属下长孙俭请大将军下令:拿下江陵城。

宇文泰同意长孙俭的建议,开始作周密部署。

554年9月22日,宇文泰下令:常山公于谨为总都督,统中山公宇文护、大都督杨忠,率5万军队,南下攻打江陵。

10月初9,长孙俭与于谨会合。

长孙俭向于谨请教战术打法。

于谨表示:萧绎若在汉水、沔水布防,渡江据守北岸,是上策;若萧绎将江陵外城居民迁入内城,加固城墙固守,是中策;萧绎若是重兵据守江陵外城,则是下策。现在咱们大军已至,就看萧绎如何应对了。

长孙俭与于谨关系很好,于是问于谨:于公判断萧绎会取哪一策?

于谨笑答:萧绎占据江陵多年,不愿轻易放弃土地人口;他还抱有侥幸心理,以为我们顾忌北齐牵制,不敢分兵;萧绎此人,多疑寡断,未经大战。加上江陵百姓安逸惯了,动迁很难。我看萧绎极有可能采用下策。

……

19月初10,南梁武宁郡太守宗均向萧绎报告:西魏大军入侵。

萧绎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众人都认为:咱们已经臣服于西魏了,关系一向友好,他们怎会攻打我们?

10月13日,于谨部队抵达襄阳,与梁王萧詧会合。

到10月18日,萧绎才急召王僧辩率军赶赴江陵,任命他为荆州刺史,统帅军队抵御西魏军。

又命陈霸先改任扬州刺史,移镇建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