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佰肆拾柒 筹备(2/2)
前者不必多说,嬷嬷眼下说的,自然是后者。
“压箱底”能放的东西很多,譬如样式特殊的瓷偶,有隐晦图案的器物,又或是春宫图。
不过京城比较含蓄,一般是让新娘亲手绣制一些贴身物件,如肚兜、枕套、手帕。
“寓意夫妻琴瑟和鸣,百年好合的。”嬷嬷解释,“花样可以挑简单些的,趁着还有些日子,姑娘可以慢慢绣。”
婚娶的习俗,柳烟桥是第一次听说,觉得还挺意思。不过她看着面前的东西,有些为难:
“嬷嬷……可以请人代绣吗?”
“姑娘说笑了,”嬷嬷笑着驳了她,眼角细密的纹路里满是慈和,“这贴身的心意,哪有假手于人的道理?一针一线,绣的都是姑娘自个儿的福气与灵巧,将来夫妻一体,才更显珍贵。”
她说着,将那块质地上乘的软烟罗料子并着五彩丝线轻轻推到柳烟桥面前。
柳烟桥点头,伸手接过。正红的面料,柔滑如云霞,让人有些难以把握。
她拈起牛毛一样细的绣花针,试着在绷架上落了一针,那线头却仿佛与她作对,立刻扭成了一团不听话的结。
“……”
嬷嬷在一旁瞧着,忍俊不禁,上前一步,温厚的手掌轻轻覆上她微凉的手背。
“姑娘,心急不得。”嬷嬷的声音低缓,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您看,这针脚要这样,从底下平平地穿过来,力道匀净,日子才能过得顺遂平整。”
她引着柳烟桥的手,缓缓绣出一块柔和的轮廓:“这夫妻相处啊,有时也如同刺绣。有密的时候,有疏的时候,有时看着乱了,线头藏到背后理一理,正面依旧是繁花似锦。要紧的,是这份亲手经营的心。”
柳烟桥凝神听着,目光从那个歪扭的线结,慢慢移到嬷嬷布满岁月痕迹却异常稳定的手上,再落到那逐渐成形的轮廓上。
“嬷嬷,我晓得了。”她轻声应道。
老嬷嬷见此,欣慰点头:“那姑娘先绣着,老奴先去忙了,一会儿再来。”
嬷嬷放心地离开了,留下柳烟桥与那方红绸、一枚细针暗自较劲。
柳烟桥摒弃杂念,回想着嬷嬷的手法,一针一线极其认真,时间便在指尖悄然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老嬷嬷端着茶水点心,笑吟吟地掀帘进来:“姑娘辛苦了,歇歇眼吧。”
柳烟桥闻言抬起头,脸上还带着几分专注后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成就感”,她拿起绣绷,微微侧身让人看清:“嬷嬷,您看,这水禽,可还精神?”
嬷嬷闻言,顺着她的动作,眯起眼仔细端详。
嗯……每一针都十分……坚定。
看得出很是用心。
嬷嬷笑着点头,放下茶点:“嗯,很精神。”
“嬷嬷您去哪儿?”得到认可,柳烟桥很高兴,但转眼见嬷嬷转身往门口走去,出声问道。
嬷嬷脚步一顿:
“老奴还是去寻个绣娘来吧。”
其实亲手绣不亲手绣的,又有什么要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