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路线之争10(1/2)
在处理完报告的紧要事宜后,李焕深知此次风波的波及范围之广,已超出纯粹的商业竞争范畴,甚至可能对杨卫东造成不必要的牵连。
为彻底阐明利害,他专程前往樟树苑2号当面汇报。
书房内,杨卫东静坐在椅子上,听完李焕条理清晰的汇报。期间,他只是偶尔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目光始终沉稳,不曾打断。
待李焕说完,杨卫东缓缓放下茶杯,深邃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语气平和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这边,你大可放心。大风大浪经历得多了,眼下这点动静还翻不了船。对于支持芯片产业自主发展的大方向,我的态度从未改变,也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阻挠而改变。
他嘴角微扬,带着看透世事的淡然:至于那些暗地里的蝇营狗苟,即便没有这档子事,也从来不会少。难不成,因为地里蝲蛄叫,农民就不种田了?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李焕心中最后的顾虑烟消云散。
以杨卫东今时今日的地位,能影响他的人和事确实不多。在江海省内,张放鸣自从上次被敲打后,早已放弃与杨卫东抗衡的念头,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平稳度过任期,设法调离江海省。
柳老爷子想通过杨卫东的反对者来影响其决策,这条路在江海省已然走不通。
然而,杨卫东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反倒是你这边,需要看得更清楚。这件事,表面上是柳老爷子在牵头反对,但他本质上只是一个被推上前台的领头人。他的背后,还站着一大批依附于现有芯片进口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上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集团。
杨卫东向前倾身,语气深沉:你如今挑战的,早已不是柳家一门一户,而是盘根错节、能量巨大的整个利益集团。这才是你面临一切困境的根本原因。
这番话如暮鼓晨钟,彻底点醒了李焕。他此前更多地将矛头对准柳老爷子个人,而杨卫东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与庞大、顽固的旧格局之间的系统性对抗。
看着李焕陷入深思,杨卫东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
所以,你的策略必须随之调整。不必再纠结于和对方打口水仗,而是要梳理出一条真正清晰可行、能让高层下定决心支持的发展路径。关键在于,让决策者看到这条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他目光深远,语气坚定:既得利益者从不会主动放弃手中的蛋糕。与其耗费精力与他们妥协周旋,不如用实力证明,他们代表的旧时代,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尘埃。
我明白了。李焕郑重点头,这番话让他彻底明确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一部委办公室内,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并排摆放着两份风格迥异的报告。
一份是以柳老爷子为首的贸易派所提交,通篇充斥着情绪化的指责与恶意揣测,将李焕早年经商过程中难免触及的灰色地带刻意放大、罗列成罪,甚至已上升到对李焕与张汝经个人品行的攻击。
另一份则是由张汝经提交的《关于推动芯片产业自主可控发展的战略分析与建议》。报告客观详实地分析了过度依赖进口的潜在风险与自主可控路径的长期价值,利弊权衡清晰,通篇以数据和逻辑支撑,未掺杂个人情绪。
老者仔细阅毕两份报告,不禁失望地摇头,将柳老爷子那份报告往旁边轻轻一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