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酒色财气 > 第1410章 路线之争7

第1410章 路线之争7(2/2)

目录

李焕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神色冷峻。他清楚地知道,这股风潮的起因是上一次的研讨会,目的不是要在技术层面上辩倒他,而是要从根本上动摇他们事业的根基——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他们怕了。”李焕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惊慌,只有冷静的分析,“他们害怕的不是‘汉芯’重演,他们害怕的是我们真的做成。所以,他们要用过去失败的阴影,来扼杀未来成功的可能。”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汝经和团队核心成员:“这说明,我们在研讨会上的话,真正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他们越是疯狂地反扑,越是证明我们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舆论的阵地,我们不能放弃。要组织我们的技术专家、合作学者,用更通俗、更透明的方式,向公众传递真实的信息,区分过去的个别造假与当下产业整体的艰辛探索。同时,”李焕的语调变得愈发沉稳,“我们必须加快实质性的步伐,用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果,来对抗流言和质疑。压力越大,我们越要沉得住气,走得稳当。”

李焕的应对策略尚在部署,对手的第二波攻势已如雷霆般袭来,其速度与精准,远超他们的预料。

一篇题为 《科技新贵,还是权力保驾护航下的既得利益者?》 的深度报道,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财经媒体上引爆。

这篇文章,以看似客观冷静的笔触,将李焕的发家史从头到尾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构”。它巧妙地避开了李焕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与成就,而是将聚光灯死死打在了他早期在房地产行业攫取的“第一桶金”上。

文章详细描述了当年江州的土地政策、某些模糊地带的资本运作,以及李焕如何凭借敏锐(抑或是“钻营”)的嗅觉,在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

整个过程,虽未直接指控其违法,却通过大量暗示、关联和“据知情人士透露”等手法,将一幅“权力与资本交织”、“利用规则灰色地带”的画像,牢牢地贴在李焕身上。

“看吧,我就说哪有白手起家的神话,背后都是见不得光的东西!”

“原来是用这种手段起家的,现在包装成科技精英了?”

“房价就是被这种人炒高的,吸着我们的血,现在倒来扮演救世主了?”

这些评论,精准地戳中了当下社会,尤其是被高房价所困的年轻群体的痛点和敏感神经。愤怒的情绪被迅速点燃、引导,并从对李焕个人的质疑,蔓延至其旗下的橙子科技。

一时间,橙子科技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评论区被汹涌的负面言论淹没。“吸血鬼”、“投机客”、“伪君子”等标签被大量刷屏。

更有甚者,发起了“抵制橙子科技”的话题,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实际行动,但对品牌形象的打击是立竿见影的。一些原本与橙子科技有合作意向的机构,开始变得迟疑;部分用户也表达了失望情绪。

“这一招,比直接攻击芯片计划更毒。”一位公关总监面色凝重地向李焕汇报,“它不跟你争论技术路线,而是直接解构你的人格和合法性。它要让公众先入为主地认为,你李焕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而是一个投机者。一个投机者鼓吹的‘国家战略’、‘产业梦想’,谁会相信?”

张汝经看着舆情报告,忧心忡忡:“这是要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公信力。即便我们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如果背负着这样的原罪指控,未来的路也会步履维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