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酒色财气 > 第1381章 芯片难题11

第1381章 芯片难题11(1/2)

目录

张汝经没有立刻回应,他缓缓起身,在房间里踱着步。窗外的城市灯火在他凝重的面容上流转,映照出内心的波澜。这个构想无疑极其大胆,几乎是要重构中国高端装备的研发模式。

这是个宏大的构想,李焕。良久,他转过身来,语气沉凝,但你想过没有,这其中的协调难度会有多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各方诉求不同,步调不一,如何确保力往一处使?巨大的投入如果短期内不见成效,各方信心如何维持?这绝非简单的资金叠加,而是一场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完全明白你的顾虑。李焕也站起身,与张汝经并肩而立,所以,这个联合体绝不能是松散的联盟,而必须是一个目标明确、利益深度绑定、管理高度专业的实体。

我的设想是,在这个联合体内设立一个高规格的专职指挥部,由你这样的行业泰斗领衔,配备专业的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

“同时,我们必须制定清晰的阶段性技术目标——不追求一步登天,而是务实地从DUV等成熟制程设备入手, 通过一个个可量化、可验证的技术突破,积小胜为大胜,用实实在在的进展来凝聚人心、维系信心。

听完李焕这番深思熟虑的阐述,张汝经内心既激动又忧虑。李焕这种老成谋国的思路,确实为国内光刻机的研发指明了一条相对可行的道路。

他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构想的价值: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或许真能破解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

但即便如此,张汝经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路的艰难。这不仅仅涉及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协调众多部委、科研单位和企业,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这注定是一项需要持续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艰辛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更重要的是,李焕的声音将张汝经从沉思中拉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去年我国芯片进口总额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远超原油进口,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这个数字让张汝经的眉头锁得更紧。李焕继续深入剖析:这数千亿美元的市场,完全足以支撑起我们国内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更为关键的核心不在经济账,而在国家安全账。一旦国外对我们实施高端芯片的全面封锁,而我们又没有成熟的自主产业作为支撑,这对我国工业化进程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李焕的语气愈发凝重:未来的工业化,本质上是芯片和算力的竞争。从智能制造到国防安全,从人工智能到数字经济,哪一样离得开芯片?”

“我们必须让高层充分认识到发展自主芯片产业的极端迫切性和战略必要性。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未来命运的战略抉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