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芯片难题6(2/2)
"其次是晶体完美度,"张汝经继续对比,"光伏硅片允许存在一定缺陷,而芯片硅片要求近乎完美的晶体结构。任何微小瑕疵都会影响芯片良率。"
"不过,"他话锋一转,"两者在晶体生长原理、切片技术等方面确实有相通之处。你如果在光伏领域积累的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对硅材料特性的理解,对进军半导体硅片是很有价值的基础。"
李焕闻言心中已然有了一些想法,可他并未急着表态,而是不动声色地问道:"张博士,您新成立的日昇半导体,生产基地的选址确定了吗?"
"总部定在上海,但生产基地还在考察中。"张汝经虽感意外,仍坦诚相告,"我已经走访了国内多个城市,目前尚未最终决定。"
"既然如此,"李焕微笑着发出邀请,"我想请张博士抽空去一个地方看看,不知您是否方便?"
"哦?是哪里?"张汝经颇感兴趣地问道。
"我的家乡,江海省锦江市。"李焕语气诚恳。
张汝经略作思索,随即爽快应允:"好。待我这两天先去一趟韩国,当面说服梁博士加入中芯国际后,就与你同去锦江考察。"
李焕自然没有异议,当即决定在上海多停留两日。毕竟梁孟松能否回国,事关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大局。
会面结束后,双方交换了联系方式。目送贺知秋送张汝经离去后,李焕转向身旁的杨玥:"走吧,找个地方吃点东西,确实有些饿了。"
和张汝经聊了这么久,让李焕的心情大好,就连食欲也好了起来。
"好,听你的。"上车后,杨玥若有所思地问:"你打算和张博士合作?"
车子汇入夜晚的车流,李焕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缓缓道:"不止是合作,而是想一起加入到这场伟大的征程中来。"
他的声音在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张博士说的很好,比起技术和资金,我们眼下缺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张博士年过六旬都在积极为华国的芯片产业奔走,我们年轻人当然不能太落后了。"
杨玥专注地开着车,轻声问道:"可是这条路会很艰难吧?"
"艰难?"李焕笑了笑,目光却愈发坚定,"比起当年张博士白手起家创办中芯国际,我们现在的基础已经好太多了。"
“况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
杨玥闻言点了点头,对于李焕的决策她向来不曾怀疑,只是笑了笑后问道:“好吧,想吃什么?”
“火锅怎么样?”
“行,那就吃火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