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酒色财气 > 第1373章 芯片难题3

第1373章 芯片难题3(1/2)

目录

谈判桌上,贺知秋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在接受了价格、产能和付款方式这三项最为苛刻的条件后,他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谈判技巧,最终成功促使台积电在“限制与其他代工厂合作”这一条款上做出了让步。

当然,这份让步并非源于对方的善意。台积电谈判代表在签字时不经意流露的神情说明了一切——他们深信,除了台积电,全球再没有第二家代工厂能愿意接下这个看起来有些鸡肋的订单。

在预付了高达1.4亿美元的首批代工费用后,橙子科技与台积电的代工协议终于落定。

合约的墨迹未干,李焕便带着贺知秋直飞上海,拜访了中芯国际总部。对于这位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潜在客户,中芯国际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首席技术官杨仕宁亲自在总部大楼门口迎接。

然而,再高的接待规格也掩盖不住冰冷的技术现实。在深入的技术交流会后,李焕的心沉了下去,而更让他感到沉重的,是从杨仕宁坦诚的沟通中窥见的、中芯国际在2014年所面临的严峻困境。

会议室里,杨仕宁没有用华丽的PPT粉饰太平,而是直接在白板上画起了技术路线图。

"李总,贺博士,既然你们是带着诚意而来,我也必须坦诚相告。"杨仕宁的语气异常沉重,"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爬坡阶段。"

他指向白板:"在先进制程上,我们与台积电的差距正在被拉大。40纳米工艺虽然已实现量产,但良率和经济性远未达标。而你们需要的32/28纳米关键技术,我们投入了巨额研发,却始终在良率爬升和工艺稳定性上遇到瓶颈。"

"是研发投入不够吗?"李焕问道。

"恰恰相反,问题是投入巨大却见效缓慢。"杨仕宁苦笑着摇头,"半导体制造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每年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和资本开支。我们在高制程研发上分散了过多精力,导致资金链极度紧张。"

贺知秋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除了技术瓶颈和资金压力,内部的技术路线分歧和人才梯队问题也在消耗你们的精力?"

杨仕宁沉重地点头:"贺博士一语中的。为了追赶,我们曾同时尝试多条技术路径,导致资源分散。同时,资深工艺工程师被严重稀释,而培养一个合格工程师需要数年时间。我们就像一边在高速公路上换轮胎,一边和对手赛跑。"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市场。"他继续补充,"目前我们的营收主力还是65纳米和55纳米工艺,主要靠价格优势争夺中低端市场。”

“但随着台积电等巨头不断降价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正在迅速收窄。我们陷入了'技术落后-利润薄-研发投入受限-技术更落后'的负向循环。"

"当然,最根本的制约来自设备。"杨仕宁的声音更加低沉,"以西方ASML为首的光刻机厂商,不会将最先进的光刻机出售给我们。这让我们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变得异常困难。"

听着这番坦诚之言,李焕沉默了。他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代工厂的困境,更是整个华国半导体产业在向上突破时共同面临的缩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