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 第4123章 R孵化器的年轻人们

第4123章 R孵化器的年轻人们(1/2)

目录

詹姆斯·万斯,德雷克·米歇尔,黄一凡,这三个人分别来自镁国,澳洲和狮城,万斯是李睿挖掘出来介绍给妲露拉的,另外两个人则是从R孵化器成立之后,一路从基层员工做起,凭借出色的业绩一路晋升成为合伙人,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

万斯是李睿的老朋友了,妲露拉这次带米歇尔和黄一凡来,也是为两个人铺铺路,如果李睿能够提点他们一下,未来的职业道路一定会更顺利。

见到李睿,米歇尔和黄一凡都非常兴奋,他们当然知道李睿和R孵化器之间若隐若现的关系,更知道李睿为R孵化器选择的那些初创公司赚了多少钱,心中早就把李睿当作神一般的偶像,如今见到偶像,跟狂热的篮球粉丝见到乔丹也差不多了。

李睿和蔼可亲的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听说两人去年都为R孵化器拿到了5000万镁元以上的投资收益,不由得眼睛一亮。

李睿投资的公司能赚钱,是因为他有前世的记忆,算不得本事,这两个人投的公司能赚钱,那是真的有本事,这样的人才,一定要好好对待才行!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很好奇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该怎么做出决策,给我讲讲吧。”李睿道。

米歇尔道:“我每天5点钟就起床,先喝一杯黑咖啡,然后一边健身一边查看当天的日程,8点开始工作,和创业者谈融资的细节,向同事和老板汇报项目进展,查看公司的投资组合,还要和华尔街,和硅谷,和媒体,和同行们互通有无。工作强度最高的时候,我一周看了超过30个项目,这些项目涵盖各种行业各种领域各种技术,我必须要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每天接受的信息庞杂到要撑破脑袋。除了这些,我还要应付各种推荐项目的财务顾问,还要查看各种业界的新闻,还要跟踪已经投成项目的进展……大概晚上12点我会强迫自己上床睡觉,无论有多忙,我都要保证每天至少能有5个小时的睡眠。”

李睿目瞪口呆,他当初成立星瑞最忙最累的时候,好像也没忙成这个样子。

风投公司的工作果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这要是没有一个钢铁般的神经和身体,估计项目还没成,人先垮了!

接下来黄一凡道:“我主要投早期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处于新兴领域,比如这两年人工智能风潮兴起,我就投了一些这方面的初创企业。如果是投资成熟领域,还能够依靠各种调研公司的数据来判断,但新兴领域的数据比较少而且不够准确,我就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前段搜集项目和领域的信息,这占据了我大部分的工作量。”

顿了顿又道:“每天上午九点,我就要去接触待考察公司的上下游公司,竞争对手,行业里的大公司等等。我还必须根据某一个问题,从不同维度的人那里寻求看法,以便获得最全面的信息,而不是困在信息茧房里。我前段时间投了一个智能家居项目,为了搞清楚这个项目到底有没有发展的潜力,我去请教了一些传统家居行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甚至去结交了几个家居设计师,为了搞清楚销量,还调研了好几个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数据,花费一周时间才做出最终决定。”

相比起米歇尔和黄一凡更注重投项目,万斯的关注重点则是政策因素对于R孵化器的投资影响,他每天会大量的阅读媒体上的各种新闻报道,盯着WHITE宫的所有动向,从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政策变化风向,以及分析每一项政策会带来的影响。

每当妲露拉需要就某个项目或者某个领域的投资做出最终判断时,万斯会根据对局势的判断提供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往往都非常关键。

万斯还会撰写文章,鼓吹R孵化器投资的领域和项目,他在这方面颇有天赋,吹一件事能吹的天花乱坠,贬一件事也能贬的十恶不赦,而且他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立场,可以今天把一个项目贬的体无完肤,可一旦R孵化器投资了,马上又可以将同一个项目吹的前途无限。

李睿非常怀疑万斯上辈子是个海盗船上的舵手,不然怎么能把见风使舵这个事情做的如此炉火纯青,驾轻就熟。

任何一个风投公司里,还真是需要万斯这么一个人,既有政治家的敏感度,又有政治家的不要脸,能以缜密的思维把政治因素和商业逻辑联系在一起,并整合力量,完全权力和金钱的交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