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章 憋着坏的老狗(1/2)
苏大强蜷缩在市看守所那间弥漫着消毒水、汗臭和隐约尿骚味混合气味的监室里,感觉自己像一只被钉在标本板上的虫子。
这里的确是个上不惯老、下不惯小,将弱肉强食法则演绎到极致的地方。
苏大强甚至没有“资格”去跟那些被使唤着干脏活累活的普通嫌犯混在一起,只因为他头顶着的是“涉嫌故意杀人”的重罪指控。
他一被送进来,经过初步体检和登记,冰冷的程序就开始了。不同于其他犯人的忐忑不安,苏大强人老成精,还算是沉稳,负责接收的管教只是冷漠地扫了他一眼,确认了案由,便对旁边的人示意:
“砸上。”
于是,一副沉重的脚镣被拿了出来。那不是电影里常见的铁球,而是由坚固钢铁打造,连接两个脚环的铁链较短,限制步幅,行走时会发出沉重而屈辱的“哗啦”声。脚环内侧粗糙,很快就在他苍老的脚踝上磨出了红痕。
这还不够,他被带进指定的监室后,管教指着大通铺(通常是水泥砌成的大台子,上面铺着褥子)一端固定在上面的一个粗大铁环,命令道:
“锁上。”
“哗啦——咔哒!”看守人员用一把结实的大锁头,将连接他脚镣的铁链,穿过那个被称为“定位环”的铁环,然后锁死。
这一刻,苏大强彻底失去了自由活动的权利。他的活动半径,被限制在以锁链长度为半径的狭小范围内,连走到监室角落那个肮脏的蹲便器都成了奢望。
他就像一条被拴住的狗,不,甚至不如狗,狗还能在链子范围内转圈,而他大部分时间只能被迫保持坐姿或卧姿,连翻身都受到牵制。
“上镣”、“定位”,这是看守所对待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等重刑犯,以及有自残、自杀风险或严重暴力倾向人员的常规管理手段。为的就是最大限度限制其行动能力,防止意外发生。
而这样的“特殊待遇”,也意味着苏大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陷入了极致的窘迫和依赖。
像他这样的“重镣在身”的嫌疑犯,管教通常会指定监室里的某个人,或者由轮值的人,负责他的一切基本生活需求:
到了开饭时间,会有人将他那份寡淡、甚至冰冷的饭菜端到他面前。他需要像雏鸟一样,依赖别人将食物递到嘴边。速度慢了,或者洒了,可能会招来不耐烦的呵斥。
专人给他端屎端尿,这是最摧毁尊严的环节。当他内急时,必须大声报告。
然后,会有人将一个塑料便桶拿到他身边,他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狭小的空间里解决。
之后,再由那人捏着鼻子,嫌弃地将便桶端去冲洗。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其他在押人员或明或暗的鄙夷目光和嘲讽。
至于有限的清洁,洗脸、擦身?同样需要人帮忙打水,在极其不便的情况下勉强完成。想洗澡?那更是周期性的、需要专门安排且过程极其屈辱的事情。
他的一切,吃喝拉撒睡,都在那方寸之间的冰冷大铺上解决。空气中永远混杂着各种难以言喻的气味,身下的褥子可能潮湿甚至发霉,周围的嘈杂、鼾声、梦话、争吵声不绝于耳。
苏大强曾经在叶晨家斤斤计较、对生活品质的挑剔、作天作地的底气,在这里被碾得粉碎。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儿子伺候、挑剔咖啡手磨与否的苏大强,他只是一个挂着沉重铁镣、失去尊严、连最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自理,只能在恐惧和悔恨(或许有)中煎熬的囚徒。
黑暗笼罩着他,铁镣的冰冷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所面临的可怕未来。
他睁着浑浊的双眼,望着监室高处那扇装着铁栏的小窗透进来的微弱天光,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他精心算计、隐忍半生,最终换来的,可能不是期盼中的解脱和享福,而是这暗无天日的囚笼,以及身败名裂、甚至可能走向刑场的终极结局。
那副冰冷的镣铐,锁住的不仅是他的脚踝,更是他通往所有侥幸心理的最后退路。
苏大强身陷囹圄的消息,苏明玉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尽管内心对这个父亲充满鄙夷和利用之心,但为了保住这颗还能牵制叶晨的“棋子”,她也不能让他真的在看守所里出什么意外或者被折磨得太惨。
她立刻再次动用了自己的关系网,几经周折,联系到了市看守所(监管支队)的相关人员,委婉地表达了希望“适当关照”一下苏大强的请求。
所谓“适当关照”,在那种环境里,无非是让包房的管教(负责具体监室管理的民警)稍微上点心,别让他被欺负得太狠,基本的生存条件能有所保障。
同时,她也按照规矩,给苏大强的在押人员账户上存入了五千块钱。这笔钱在里面不算小数目,可以用来购买一些基本生活用品、改善伙食(购买小炒、零食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向同监室的人展示其“并非毫无根基”,算是一种无形的保护费。
然而,金钱和关系在某些环境下,并非万能,尤其是在一个普遍价值观扭曲、崇尚“江湖义气”甚至朴素正义观的地方。
苏大强的包房管教确实收到了“招呼”,也按照程序,在苏大强被送入监室当天,就私下跟里面的“铺头”(监室头头,通常是具有一定威信、协助管理的在押人员)交代了几句。但管教交代的重点,并非是“多加照顾”,而是:
“苏大强这老东西,涉嫌杀老婆,用了不干净的手段,还故意耽误抢救。你们给我看紧点,别让他出什么事(指自杀自残或突发疾病),有什么情况及时报告。”
这番话,与其说是关照,不如说是一种警示和定性。
“铺头”回到监室,将管教的意思一传达,原本还对这新来的老家伙有些好奇或漠然的众人,眼神立刻就变了。
“杀老婆?”
“下药?拖延抢救?”
“艹,这狗东西太损了!”
在这种地方,偷抢拐骗或许各有“缘由”,但对自己朝夕相处的枕边人下如此毒手,尤其是这种透着阴损和算计的方式,是最为人所不齿的。这打破了某种底线,苏大强的这种行为,和《水浒》里的潘金莲几乎没什么区别。
于是,苏明玉存的那五千块钱,确实让苏大强在物质上不再捉襟见肘,他可以买好些的饭菜,可以有一些日用品。但金钱买不来尊重,更洗刷不了他罪名带来的污名。
没人瞧得上这个老东西,那种赤裸裸的鄙夷和孤立,比单纯的肉体欺负更让人难受。
负责给他送饭、端屎端尿的“劳动号”(通常是表现较好或开完庭后刑期较短的人担任),在履行这些职责时,脸上毫不掩饰地写满了厌恶和不情愿,动作粗鲁,嘴里可能还低声骂骂咧咧,仿佛接触他碰过的东西都是一种玷污。
苏大强缩在定位环旁,感受着四周冰冷的视线,感觉自己像一块被所有人唾弃的腐肉。
他有钱,却花不出应有的“效果”;他女儿在外面似乎有点关系,但这关系反而坐实了他的“恶名”。
最终,在经历了几天这种精神上的凌迟后,苏大强咬着后槽牙,做出了一个“大出血”的决定。
他通过管教的允许,动用账户里的钱,给整个监室的人在放风8场“存”了一条不错的香烟。
这算是一种变相的“纳贡”和低头,一条烟,价值不菲,等于他请全监室的人抽烟,是一种示弱和寻求“和平”的信号。
看在香烟的份上,监室里的明面刁难和辱骂确实减少了。大家默认了这种“拿钱买平安”的交易模式,不再刻意去折磨他。毕竟,谁跟烟过不去呢?
但那种骨子里的轻视和隔离,却丝毫没有改变。没人会跟他多说话,没人会正眼看他,他依然是那个被拴在墙角的、“杀老婆的阴毒老登”。
他只不过是用苏明玉的钱,为自己买来了一个相对不受肉体折磨的、但却更加孤独和屈辱的生存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