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世纪人生 > 第87章 帝国的未来(三)

第87章 帝国的未来(三)(2/2)

目录

看着他这副模样,诺恩不由得笑了笑,决定再给他一点提示:“不必过于焦虑,不妨将目光收回来,想想你从小长大的地方,想想那里与你现在所处的法兰克福,与帝国其他许多地方,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我长大的地方?”小腓特烈喃喃自语,依言陷入了沉思。

他的双眼逐渐失去了焦距,目光仿佛穿透了书房墙壁上繁复的哥特式花纹雕饰,越过了窗外嘈杂混乱的街道,掠过了法兰克福周边一望无际的、大多处于粗放耕作状态的田野和森林,最终跨越了千山万水,清晰地定格在记忆深处——那座高耸于北境大地、俯瞰着波罗的海的吕贝克城钟楼。

记忆的闸门打开,往昔的画面纷至沓来。那里的冬天确实寒冷刺骨,从海面上席卷而来的潮湿海风,总是带着能穿透厚重衣物、刺痛骨髓的咸腥气息。那里的土地也算不上肥沃,远不如南德意志的平原,只有生命力顽强的黑麦等少数作物能够耐受寒霜,在此生根发芽。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他追随着兄长埃德加的脚步,穿梭于吕贝克的大街小巷时,看到的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街道上永远是行色匆匆、但面色红润、眼神中透着忙碌与希望的人们;港口里桅杆如林,遮天蔽日的船帆象征着川流不息的贸易与财富;城市中遍布的工坊里,炉火几乎日夜不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焦炭和汗水混合的独特气味。

直到此刻,站在帝国摄政的书房里,回望那段在北境的岁月,小腓特烈才惊觉其中的不凡。

尽管吕贝克的市民和工匠们依然会像所有地方的人一样,抱怨生活的艰辛和物价的波动,但客观来看,无论是他们身上穿着的厚实温暖的羊毛大衣,怀里揣着的由纯麦制作、分量十足的面包,家中可能拥有的几件金属器具,乃至他们眼中对于未来那种笃定的神采,其生活水准和精神面貌,都远远超过了法兰克福乃至帝国许多地方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为温饱挣扎的农民,甚至比一些破落的小贵族还要强上几分。

而造成这一切翻天覆地变化的源头,不言而喻,正是眼前这位被他称为教父的男人——诺恩·阿德勒。

想到这里,小腓特烈仿佛突然承受了如山岳般巨大的压力,呼吸都为之一窒。原本他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诺恩的雄才大略,但越是深入接触帝国的实际运作,越是了解到各地诸侯领地的真实情况,他就越发深刻地感受到诺恩在吕贝克所取得的成就是何等的伟大和不可思议。

那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繁荣,更像是在旧世界的土壤中,培育出了一株充满生机的新芽。

良久,小腓特烈才从这种“高山仰止”的震撼情绪中逐渐挣脱出来,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轻轻的回复道:“教父,我想……我明白了。要让帝国富强,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和传统的治理方式上,需要像您建设吕贝克那样,大力发展工商业,鼓励技术创新,畅通贸易渠道,让财富创造出来,并且……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不,你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诺恩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眼神变得格外严肃,“你现在知道了目标,也模糊地知道了你想要达到的效果——一个像吕贝克那样充满活力的社会。但是,你依然缺乏将这一切付诸实践、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力量。”

小腓特烈疑惑地眨了眨眼:“力量?您刚才不是已经阐释过权力的本质了吗?只要我能证明我的道路正确,展现出‘权力的魅力’,自然就能汇聚力量啊?”

“这和权力无关。”诺恩走近几步,声音低沉而充满穿透力,“改革的本质,是让已经僵化的生产关系去重新适应新的、更具活力的生产力。”

“但是,现在在整个帝国范围内,除了北境等少数地区,这种新的‘生产力’还没有广泛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空谈改革,就如同想要推动一辆深陷泥沼的马车,缺乏最根本的推动力,改革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生产……关系?生产……力?”这两个完全陌生的词语如同天外陨石,猛地闯进小腓特烈的脑海,把他原本已经建立起来的条条框框撞得七零八落,让他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

“听不明白?”诺恩看着养子努力消化却不得要领的样子,好为人师的瘾头又发作了,他当即决定用一个更浅显的比喻来解释,“没关系,那我打个比方。”

“假设有一个樵夫,他一直使用一把破旧、钝口的斧头砍柴。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他发现每次用大约八成的力气挥动斧头,就能刚好砍下一根符合要求的树枝,既省力又高效。这是他适应旧工具(生产力)形成的固定工作模式(生产关系)。”

诺恩顿了顿,看着小腓特烈,问道:“现在,想象一下,这个樵夫某天幸运地搞到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好斧头。那么问题来了,你说他如果还固守着原来的习惯,依然只用八成的力气去砍柴,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腓特烈眼睛一亮,立刻回答道:“斧头过于锋利,用力过轻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斧头的效能,甚至可能因为发力方式不匹配而……伤到自己,比如闪到腰!”

“道理也正是如此!”诺恩赞许地点点头,将比喻引申回现实:“改革,尤其是触及根本制度的改革,绝非你想象中那样,仅仅是由皇帝颁布一纸诏书,然后从上到下所有阶层都会无条件地、顺畅地按照诏书内容执行。”

“相反,帝国的每一个阶层——从高贵的公爵到最低等的骑士,从城市行会到乡村的农奴——他们都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利益诉求和生存逻辑。如果你的改革命令,哪怕是出于好意,一旦严重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那么无论他们之前与你有多么亲密,或者表面上多么顺从,都极有可能跳出来激烈地反对你,甚至联合起来抵制改革。这就是旧的生产关系对新生事物的本能排斥。”

“啊?那……那岂不是说,我几乎永远无法完成改革了?”小腓特烈哭丧着脸,感觉前景一片黯淡,“因为无论如何设计改革方案,似乎都注定会伤害到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啊!这根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