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此间乐 > 第二百零三章 四重关

第二百零三章 四重关(1/2)

目录

灵境世界的轰动,苏道山自然是听不到的。

当他踏上三重关的最后一阶,幻境在眼前消失的时候,一切都静悄悄的。

没有二重关破关时出现的光门,没有丝竹礼乐,没有青衫教习相迎,甚至就连原本应该出现的三重关平台都看不见。

出现在眼前的,只是雾蒙蒙的一片。

自己似乎置身于某座山里。

一阵清脆婉转的鸟叫声传来,苏道山沿着脚下的石板路,向前走去。

穿过一片铺满了叶的竹林,沿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溪上行,过一座长满青苔的石桥,苏道山便看见了一个青瓦竹篱的院。

院里,一个布衣老者正坐在藤椅上喝茶看书。

“进来吧。”

见到苏道山,老者放下书,微笑着道。

“学生拜见老先生。”苏道山进了院,一揖行礼,“不知此处……”

“你既过了第三重关,那这里,自然就是第四重关了。”老人示意苏道山不必多礼,提起泥炉上的水壶,亲自为他倒了一杯茶。

苏道山道谢之后座,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顿觉得口齿生香。最重要的是,他感觉这一口茶下去,神魂陡然壮大了几分,仿佛得到了一种奇妙的滋养。

这并不是错觉。

按照苏道山的估算,自己的精神力至少提升了百分之一。

“好茶!”苏道山赞道,旋即主动提壶为老者续上,顺便又为自己倒了一杯。

老者脸上似笑非笑,却也没有阻止,只笑问道:“何为天道?”

一来就开这种大招,问这种终极问题?苏道山端茶的手微微一顿,问道:“这是考题?”

老者摇头道:“不是。”

“那我不知道。”苏道山把头摇得更快。

老人笑了起来道:“虽非考题,却能见仁见智。答得好,可是有天赐机缘的。”

“哦?”苏道山来了兴趣,问道,“什么天赐机缘?”

“那就看你答得如何了。最高机缘,可获得一门五大正行的异术。”老人悠悠道。

苏道山闻言,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旋即面不改色地摇了摇头,一幅不感兴趣的样子。

众所周知,超凡世界不同职业各行其道。武者除了能够通过《异术观想图》随机领悟杂行的异术之外,是无法使用其它正行职业的异术的。

不过这一点,对于文道读书人来,却是不同。

因为文道读书人有一条“临摹”的途径。只要觉醒了这条途径的读书人,就算不能百分百复制其它职业的异术,但用个六七成还是可以的。

而且据苏道山所知,随着境界的提升,临摹途径还会进化,不光可以固化的临摹异术更多,而且临摹的相似度也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道山自然可以摆一摆姿态。

讨价还价欲擒故纵这种把戏,他从就跟着老道师父玩得不要太熟。

“哦?”老人眼见苏道山的模样,有些意外,想了想,便明白了过来,笑道,“若是再加上相应的专属职业特性呢?”

“其他行当的特性也可以?”苏道山一听,顿时就绷不住了。

那可是专属特性啊!

不同的特性,就是不同超凡职业的根本!

苏道山原本是不想回答老者的问题的。“何为天道”这个问题太大了。即便是一门原生的正行异术,他也不觉得够本。

可若是加上一条其他职业的专属特性,那就足够了。

想想看,一个文道读书人,压箱底的却有农道或工道、商道的异术和特性,关键时刻施展出来,是多么的出其不意!

“五大正行都可以选,”老者道,“不过,以你目前境界,异术和特性,都只能局限于人境。”

“哦。”苏道山微微有些遗憾。不过他也知道,就像一个童生无法做进士的文章,一个学徒雕刻不出大师的作品一样,超凡武者也受自身境界的限制。

境界不到,便领悟不了相应的异术,特性也是一样。

当下苏道山正襟危坐:“请先生提问。”

“何为天道?”老者问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苏道山毫不犹豫地道。

老者一听,眼中顿时奇彩浮现。而头顶之上,有彩云汇集。原本院四周的竹林涛声和溪流水声,都在这一刻安静了下来。

“何为天道?”老者继续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苏道山想了想道。

老人眼中的异彩愈发强烈,他默默地咀嚼这八个字,良久,方才问道:“何为天道?”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苏道山回答道。

“何为天道!”老者问道。

这一次,苏道山微微沉默,旋即一字一顿地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者霍然起身。

这一刻,七色的云彩在院顶上的天空汇集。宛若一条大河,延绵到天际。河中彩云滚滚,星光熠熠,无数峨冠博带的身影,仿佛从历史深处中走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苏道山身上。

与此同时,苏道山的耳边,响起了十二记悠扬的钟声。

这钟声中,老者激动得满脸通红,好半响才从震惊中整理好情绪,认认真真地冲苏道山一揖到底:“闻友之论,如醍醐灌顶,受教。”

苏道山坦然受了一礼,直到老者再拜,才赶紧起身避让还礼。

这并非苏道山傲慢拿大,实则是他面对老者的天道四问,每一句回答,用的都是前世最珍贵的前人智慧结晶。

第一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道】的层面。用的是《道德经》中的经典论述。老子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被奉为万经之王,可谓字字珠玑。

道法自然四个字,直接道出了天道的本质。如此经典一出,天地感应,岂能不让人动容?

第二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天】的层面,用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论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不仅仅只用于物种进化,而是一条囊括宇宙万物的法则。

第三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地】的层面。用的是佛教经典的《佛十善业道经》,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也并非是一般人以为的那样自私自利。

事实上,这句话中的“为”字,乃是二声。乃是成就,作为之意。

辽阔大地,万物生长竞发。草木鸟兽,乃至山川河流,都自有其形,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物竞天择之下,每一个生灵都在积极成长演进,从而成就自身。

这是万灵的天职。

至于第四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就是【人】的层面了。表面看这个层次最低,但天道之问,从宏大到具体,最终问的还是人,要在人身上。

若是没有人,那也就没有天道之问了。因此,生而为人,这个问题反倒是最难回答的。

而面对这个问题,苏道山用的,乃是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千古奇书《易经》。

易经由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凝聚三圣智慧,启迪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其之博大精深,地位之高,不问可知。

后世许多人都把《易经》当做占卜算命的杂书,实则是暴殄天物。

易经里的每一个字,都在告诉你,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面对不同的事物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顺逆境地,你可以作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相应变化。

而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句,更是提纲挈领,是一个人扎根尘世的法则根基。

是人对天道的应和!

这四句话,本就是苏道山的三观所聚,是他前世受教二十年的结果,也是他对人生哲学,对天道的思考。

如果放在前世,或许不值一提。可放在这个世界,哪怕仅仅只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都已然若异宝现世,光彩夺目,振聋发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