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望见无相(1/2)
静心道人的棺木停在大殿。
从山门至大殿,一路魂幡飞扬,两侧站满了提着白灯笼的素衣道士。
看着我的眼神,多是好奇。
显然,他们并不知道静心道人死之前,给松慈观挖了一个大坑。
但李静念知道。
他的表情一直非常严肃。
但些微细节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
我也不同他讲话,只沉默前行。
至大殿,便见静心道长黑白遗照已经挂起,白花装饰。
灵位上写着静心的法号、道职和生卒年月。
香烛灯果一应俱全,朝简如意一应法器皆在。
棺木未合盖。
静心道长安卧棺中,已经瘦得脱了形,全没了去年在京中时的风采。
我站在棺旁默视片刻,转回来,依规奉香,然后打开祭奠青词念了,焚于灵前。
李静念便道:“真人,请到后面歇息说话吧。”
我说:“不用了,我还有事要做,不方便多呆。静心道长有什么话留给我吗?”
李静念从袖子里取出一个信封递给我,道:“师兄昨日起床写了点东西,没给我们看,直接装信封,让我务必亲手交给真人。”
信封里只有薄薄一张纸,寥寥数行字。
“云来云去本无迹,花开花落即此心。莫问死生分梦醒,但观明月照空林。炉中丹火凝真炁,掌上阴阳转玉琴。若识大化循环理,青山白水共长吟。”
读下来,心有所感,不由把最后一句反复咀嚼了几遍。
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静心道人已经看出了我被劫寿命不久矣。
这是他从自家角度给我指点的破解门路。
一如素怀。
各有不同,却可相互印证。
原本模糊的念头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只不过,想要把这点念头变成破解之法,还需要更清晰更强烈,而且还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
我仔细将这一页纸装回信封,然后收到袖子里,对李静念道:“静心道长这份指点之情我领了。”
李静念立刻放松下来,道:“指点不敢说,能对真人有用就好。”
我说:“让躲在周围的人都撤了吧,我们单独讲两句话。”
李静念不自在地干咳了一声,扬声道:“都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跑来偷看什么,一点规矩都不懂。”
殿外响起杂乱的脚步声,由近而远,眨眼功夫,跑了个干干净净。
李静念又对我道:“平时观里管理不是很严格,年轻人禁不住好奇,早就听说真人大名,便都跑来想看一看你。”
我微微一笑,也不揭穿他这个小小的谎言,道:“静心道长是医学大家,又精擅炼气养生,我在京中见他时,他还好端端的,怎么会这么快就仙去了?去年听说他称病辞京返乡,我还以为是他躲避京中风波的托辞。”
李静念道:“师兄本来身子就不太好。他幼时体弱多病,看过很多医生也治不好,都说他活不过十岁,他父母不忍心他夭折,就来观中求师傅收了师兄做弟子。师傅其实不喜收这种富家子弟,可看在他父母敬奉的一千大洋香火钱的份上,还是收下了师兄。那年月观里过得也辛苦,说是方外之士,可不跳出三界外,没钱就寸步难行。好在师兄勤奋好学,绝没有一般富家子弟的纨绔骄躁之气,又天资聪颖,不仅调理好了身体,还继承了师傅的衣钵。只不过,他的问题是先天亏损,只靠后天补足,终究不能逆天改天。师傅临终前说过师兄活不过七十三岁,让他好自为之。师兄,过了这个年,刚好七十三。打去年从京城回来,他就一直在为自己准备后事,所以虽然走得突然,我们却早就有所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
我微微叹了口气,道:“那你怕什么?”
李静念道:“去年赵开来为了姜春晓的事情上门求助,看到师兄已经病得不能下地,便想请其他人去京里看一看,但师兄却说谁去都不行,只有找惠真人你才行,终究是一个弟子同门都没派。等送走了赵开来,师兄对我说,这事其实过于凶险,成了能为松慈观谋个未来前程,要是败了,怕是真人迁怒于他和松慈观,但事情既然找上门来,他却不能不这么做。师兄昨日仙去,真人今日登门,由不得我这心里犯嘀咕……咳,我以为师兄是因为真人会登门才仙去的……”
我摇了摇头,说:“静心道长,这是决心不让你们松慈观的人再进京治病了。”
李静念道:“师兄说过这事。他说我们这些人的水平不行,进京治病祸大于福,弄不好会牵连整个松慈观,又说川中老君观就是前车之鉴。所以离京之前,就提过这个话头,只不过当时上面只说会研究,没有给他个准话。他心里一直不安,干脆就借赵开来上门这事行险一搏,绝了这个可能。”
我说:“那你们呢?想不想进京?如果想,我可以帮忙联络。”
李静念一时沉默,好一会儿才道:“还是遵师兄的意思吧,不进京了。”
我笑了笑,道:“那就好好在龙城这边经营吧,有什么打算?”
李静念道:“我们是出家人,不方便正式挂牌行医。去年来,我们一直同师兄探讨这事,倒商量出个法子。观里有些独家成药方子,可以拿出来制中成药发卖,只是制药这行当里的门道很多,我们只是些方外之人,贸然入行,十有八九要被坑得血本无归,现在还在研究怎么做。”
我思忖片刻,道:“用药方入股,还是最合适的。至于怕被坑……过几天我让个人过来找你们,他叫邵卫江,家里有些根底,前阵子在龙城这边做事,人头面也算熟悉,由他帮你们出头搭桥联系,记得别让他白做就好。”
李静念道:“我之前去金城的时候听过邵卫江的大名,他在金城也能吃得开吗?过江龙未必能压得过地头蛇。”
我笑了笑,道:“他如今在龙城有些产业,算得上是半个地头蛇了。除了让他出面外,我会让投资基金那边再投些钱来。”
李静念问:“崇明岛那边的投资基金吗?”
我说:“香港那边的亚洲道门发展基金,以港资名义投美元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